|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姜元安,张清苓.《伤寒论》“六经”之名实[J].环球中医药,2012,5(12):932-0.
点击复制

《伤寒论》“六经”之名实()
     
分享到:

《环球中医药》[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5卷
期数:
2012年12期
页码:
932-0
栏目:
学术论坛
出版日期:
2012-12-06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姜元安; 张清苓;
Author(s):
-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病 六经 六经病 三阳三阴 辨证
Keywords:
-
分类号:
R22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必定会涉及到"六经病"和"六经辨证"这两个重要概念。与"六经病"及"六经辨证"直接相关的是"六经"。长期以来有关《伤寒论》之"六经"实质的争鸣偏离了文献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学术发展史的根据,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学术认识上的混乱,甚至使得有些人不顾文献事实而加以任意曲解,在客观上阻碍了学术的正常发展。本文以文献为依据,首先探讨了《黄帝内经》中"六经"的概念,并回溯了宋代医家朱肱最初提出"六经病"的基本意义、进而从三阳三阴之名实方面强调了仲景创立三阳三阴辨证方法是用来认识伤寒病之发病特点及其传变规律,最后得出了经脉之"六经"不能取代《伤寒论》三阳三阴的结论。如果以约定俗成的态度将《伤寒论》之三阳三阴病定型为"六经病",则必须将"六经"还原到三阳三阴,用三阳三阴的方法来认识《伤寒论》所论之伤寒病。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姜元安,张清苓,李致重.伤寒病与六经辨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3(1):5-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马继征,白宇宁,刘震,等.张仲景辨治腹痛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4,7(05):350.
[2]褚松龄.巧用经方治坏病:临床误治救误典型病案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7(05):362.
[3]姜元安 张清苓.论病“发于阳”和“发于阴”之辨证意义[J].环球中医药,2014,7(06):445.
[4]王昀 赵进喜.《伤寒论》“半表半里”质疑与后世传承临床意义[J].环球中医药,2014,7(07):560.
[5]耿建国.《伤寒论》实践教学的尝试与体会[J].环球中医药,2014,7(08):624.
[6]王昀 赵进喜.对《伤寒论》少阴急下三证的体质学认识[J].环球中医药,2014,7(09):734.
[7]张静,卫文婷,张纾难,等.《伤寒论》清法诸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5,8(04):482.[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4.032]
[8]刘妙,周雨玫,李宇航.略论《伤寒论》利水四法[J].环球中医药,2015,8(05):575.[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5.016]
[9]王明炯,王文华.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非表里同治[J].环球中医药,2016,9(03):347.[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3.030]
[10]石杨 常婧舒.李秋贵运用半夏泻心汤临床经验总结[J].环球中医药,2016,9(07):822.[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7.015]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姜元安);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张清苓)
作者简介:姜元安(1962- ),硕士,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教学部主任。研究方向: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与体系之理论及临床运用。E-mail:yajiang@cuhk.edu.hk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