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汉·张仲景著//钱超尘,郝万山,校.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 [2]刘洋.徐灵胎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00. [3]清·吴瑭//张志斌,校.温病条辨[M].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2010:151. [4]杨佩颖,贾英杰,陈军,等.消岩汤不同时段给药联合化疗对气虚毒瘀证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4):6465. [5]詹红生.含药血清实验方法及其在中药新药研制中的应用展望[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2):79.。 [6]Smolen VF, Barile RG, Theophanous TG. Relationship between dose, effect, time and biophasic drug levels[J]. J Pharm Sci, 1972:61(3):467470. [7]詹红生含药血清实验方法及其在中药新药研制中的应用展望[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2):7982. [8]段金廒,范欣生,宿树兰,等.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2009,25(4):241245. [9]陈长勋,金若敏,贺劲松,等.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观察附子的强心作用.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3(3):1214. [10]马骏,唐灿,李增强,等.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在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3):4547. [11]王放,焦一鸣.试述建立中药方剂时效关系学[J].甘肃中医,1993,6(4):68. [12]马越鸣.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评价与展望[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7(3):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