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代金刚 曹洪欣 张明亮.导引法中医学原理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4,7(06):470-0.
点击复制

导引法中医学原理探析()
     
分享到:

《环球中医药》[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7卷
期数:
2014年06期
页码:
470-0
栏目:
争鸣
出版日期:
2014-06-06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代金刚 曹洪欣 张明亮
Author(s):
-
关键词:
导引法 治未病 运动养生 八段锦 六字诀
Keywords:
-
分类号:
R247.4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导引法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养生和治疗手段。本文从导引法的自身特点、文献记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导引法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导引治疗方法和套路,《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287条具有治疗作用的导引法,奠定了导引治疗学基础。为了揭示导引法的健身原理,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经络理论、脏腑理论、气化理论等在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经典导引套路中的运用。充分认识导引法的健身原理,对于在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继承和推广中医优秀导引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清·王先谦. 庄子集解[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5: 206.
[2]温家平. 仿生与体育趣谈[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7: 130.
[3]刘朴. 汉竹简《引书》中健康导引法的复原及特征研究[J]. 体育科学, 2008,28(12):8185.
[4]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健身气功·五禽戏[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56.
[5]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健身气功·六字诀[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310.
[6]周潜川. 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59:45.
[7]周世荣. 谈马王堆导引图和《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术式[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85,(2):23.
[8]史桂荣. 试论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学的关系[J].中医药导报,2011,17(3):1718.
[9]刘峰, 刘天君.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还原[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19125.
[10]丁光迪. 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911.
[1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健身气功·易筋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1015.
[1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健身气功·八段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2632.
[13]黄健. 导引“治未病”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32(9): 586.
[14]胡晓飞, 张广德.“导引保健功”提高中老年妇女神经、心脏机能的效果[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4,17(3):44.
[15]代金刚, 张聪, 廖艳. 等. 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者基本体质体能改善作用的队列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17(2):186.
[16]矫俊东, 侯赛. 导引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29(8):647.
[17]曹洪欣. 科学养生维护健康[J]. 中医杂志, 2012,53(1):12. (收稿日期:2013120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马斌 高兴慧 谢颖桢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和新发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中风先兆的对比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7(11):836.
 GAO Xing-hui,XIE Ying-zhen,MA Bin,et al.Multiple risk factors and predrome of stroke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high-risk groups and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 comparative study[J].,2014,7(06):836.
[2]刘向春,赵宏,韩明娟,等.针灸“治未病”标准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J].环球中医药,2016,9(05):517.[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5.001]
 LIU Xiang-chun,ZHAO Hong,HAN Ming-juan,et al.Present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standards of acupuncture 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J].,2016,9(06):517.[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5.001]
[3]张煜,李傅尧,闫永钇,等.中医“通”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6,9(06):707.[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6.017]
[4]郑笑 赵瑞珍.“应时调衡”——中医“治未病”于节气文化中应用渊薮[J].环球中医药,2016,9(08):963.[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8.016]
[5]彭艳,黎静,李浦媛,等.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调理血瘀质在防治妇科疾病中的探究[J].环球中医药,2017,10(04):482.[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4.024]
[6]钱会南.《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解读[J].环球中医药,2017,10(09):1004.[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9.020]
[7]罗依 尹建平 陈柏书.《外治寿世方》之安胎类薄贴方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7,10(09):1014.[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9.024]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ZZ2012005)
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代金刚(博士研究生)];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 北京黄亭中医药研究院(张明亮)
作者简介:代金刚(1982- ),201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治则治法研究。Email:zhongyidai@163.com
通讯作者:曹洪欣(1958-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生命与认知方法研究。Email: caohx@mail.cintcm.ac.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