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张志威 管佳畅 沈天先等.脾胃分治思想的源流与临床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4,7(08):622-0.
点击复制

脾胃分治思想的源流与临床应用()
     
分享到:

《环球中医药》[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7卷
期数:
2014年08期
页码:
622-0
栏目:
学术论坛
出版日期:
2014-08-06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张志威 管佳畅 沈天先等
Author(s):
-
关键词:
脾胃分治思想源流临床治疗
Keywords:
-
分类号:
R256.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脾胃分治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至清代叶天士重视胃阴,倡导脾胃分治,使脾胃学说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脾胃分治理论重在恢复脾升胃降的功能,脾胃同处中焦,互为表里,以经络相连,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互相影响。脾胃者,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中焦枢纽,调节气机。脾胃分治的思想不仅能有效指导脾胃病的治疗,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韩春生, 王微, 符思. 论《伤寒论》脾胃分治思想[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4(4): 341-342.
[2] 朱曾柏. 论李杲“阴火”学说[J]. 新中医, 1982, 6: 7-10.
[3] 杨星哲. 叶天士胃阴学说与脾胃分治思想初探[J]. 四川中医, 2013, 31(3): 19-21.
[4] 刘果. 缪希雍治泻重脾胃分治[J]. 中国社区医师, 2005, 21(7): 32.
[5] 陈超. 叶天士黄疸脾胃分治之学术思想及其临证价值赏析[J]. 环球中医药, 2010, 3(5): 374-376.
[6] 曾福海. 脾胃分治医便秘[J]. 陕西中医函授, 1994, 2: 17-19.
[7] 庞鸿茹. 萎缩性胃炎治愈案一百例[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4.
[8] 刘振杰. “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脾胃分治[J]. 世界中医药, 2012, 7(4): 287-28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单位: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张志威(硕士研究生)、管佳畅(硕士研究生)、徐庆武(硕士研究生)]; 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二科(毛宇湘、沈正先)
作者简介:张志威(1987-),女,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消化疾病方向。E-mail: dengbanjing911@163.com 通讯作者:毛宇湘(1962-),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消化及艾滋病方向。E-mail: maoyuxiang88@sohu.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