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申伟,张永臣.浅析清代及清以前“热证可灸”的文献记载[J].环球中医药,2015,8(03):357-358.[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3.025]
点击复制

浅析清代及清以前“热证可灸”的文献记载()
     
分享到:

《环球中医药》[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8卷
期数:
2015年03期
页码:
357-358
栏目:
学术论坛
出版日期:
2015-03-06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申伟张永臣
250014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第针灸推拿学院[申伟(硕士研究生)、张永臣]; 单秋华全国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张永臣)
Author(s):
-
关键词:
清代及清以前文献 热证可灸 文献记载
Keywords:
-
分类号:
R245.81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5.03.02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热证禁灸被多数医家所认可,但笔者通过对清代及清以前“热证可灸”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热证亦可用灸。灸法是分补泻的,不仅可以助阳,亦可宣散毒火。其作用机理为“火郁发之”和“以热行热”,临床运用可涉及内科的表热证、里热证,外科的疮疡、痈疽、妇科的赤白带下、产后虚热,儿科的高热不退,五官科的目赤肿痛、舌齿腐烂、聤耳等疾患。热证用灸是毋庸置疑的,但临床时应辨证施治,方能收到满意疗效。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黄培冬,黄城琳,姜云武.“热证可灸”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2(5):263-264.
[2]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53-356.
[3] 明·李梃.医学入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2-273.
[4] 清·吴师机.理瀹骈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 64.
[5]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39.
[6]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0-371,422.
[7] 唐·孙思邈.孙思邈医学全书[M].张印生,韩学杰,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17-123,899- 900,907- 908.
[8] 清·廖润鸿.勉学堂针灸集成[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2.
[9]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1944.
[10] 清·吴亦鼎.神灸经论释[M].王大生,魏明,主编.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229-233,381-386.
[11]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1-146.
[12] 宋·窦材.扁鹊心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16-17.
[13] 唐·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41- 44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申伟(1988- ),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E-mail:shenweiqq132@163.com 通讯作者:张永臣(1968-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E-mail:zhangyc58@sina.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