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张晓雷,马家驹,沙茵茵,等.论“从构成角度将治则治法进行区分与分级”[J].环球中医药,2015,8(11):1414-1415.[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11.041]
点击复制

论“从构成角度将治则治法进行区分与分级”()
     
分享到:

《环球中医药》[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8卷
期数:
2015年11期
页码:
1414-1415
栏目:
争鸣
出版日期:
2015-11-06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张晓雷马家驹沙茵茵刘薇
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张晓雷(硕士研究生)、马家驹、沙茵茵、刘薇)];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晓雷(硕士研究生)、沙茵茵(硕士研究生)]
Author(s):
-
关键词:
治则治法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思辨辨证论治
Keywords:
-
分类号:
R541.4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5.11.04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治则治法是“辨证论治”体系中联系“证”和方药的桥梁,对于治则治法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教材上的描述过于抽象笼统,所以学生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另外,学术界对治则治法认识不统一,甚至存在着治则治法混用的情况。治则与治法的鉴别应该主要从构成角度来区分,即:治则总是由某种病证情况紧跟某种解决方法,一级治则跟的是抽象的方法,二级治则跟的是具体的治法;治法由单一的一个动词或者动词紧跟宾语,一级治法后面不跟宾语或者是抽象的宾语,二级治法跟的是具体的宾语(具体的正气或邪气)。通过提纲挈领掌握治则治法的鉴别要点,则可以准确地将二者进行区分,不仅有利于中医的教学,而且也有助于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研究。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78.
[4]于智敏,周超凡.中医治则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2):4,14.
[5]刘文兰,张炎,范晔.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现状及研究重点\[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4):836837.
[6]刘时觉,刘尚平,娄绍昆,等.治法层次论\[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5):1315.
[7]张惜燕,田丙坤.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体系层次新探\[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1):1011.
[8]黄帝内经素问\[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7.
[9]张大明,杨建宇.从构成角度看治则与治法之区别——兼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商榷\[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9):4950.
[10]程国彭.医学心悟\[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