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王超,魏云,张林,等.关于仲景脉学的几点问题商榷[J].环球中医药,2017,10(01):103-105.[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1.035]
点击复制

关于仲景脉学的几点问题商榷()
     
分享到:

《环球中医药》[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10卷
期数:
2017年01期
页码:
103-105
栏目:
争鸣
出版日期:
2017-01-06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王超魏云张林傅延龄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王超(硕士研究生)、傅延龄,方剂教研室(张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综合超声科(魏云)
Author(s):
-
关键词:
仲景脉学 《伤寒论》 阳脉 阴脉
Keywords:
-
分类号:
R249.2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1.035
文献标志码:
-
摘要:
本文结合《黄帝内经》《脉经》等经典著作还原《伤寒杂病论》中相关脉学内容的本来面目,从思维方法和临证实践两个方面,对仲景脉学容易曲解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诊脉方式:寸口诊法为主,遍身诊法为辅;(2)仲景寸口三部脉与人体对应关系:寸口三部脉与人体三焦部位对应,即仲景把寸口脉分为“寸口、关上、尺中”,寸关尺三部分别相应人体上中下三焦;(3)仲景阳脉、阴脉的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脉象阴阳:阳脉多提示脉位趋于表浅、脉力强、脉势滑利、脉率快的脉象; 阴脉多指示脉位趋于深下、脉力弱、脉势涩滞、脉率慢的脉象。另一方面是部位阴阳:寸关为阳,尺脉为阴。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仲景的脉学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对仲景脉学理论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占玺. 伤寒论脉法研究[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1.
[2] 李培生. 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140,150.
[3] 宋银枝.趺阳脉诊及其临床应用初探[J].光明中医,2010,25(11):1956-1958.
[4] 邓元江,严洁. 趺阳脉候胃病及其与胃脘痛虚实辨证关系的初步研究[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3):7-9.
[5] 晋大祥,杨达文,赵京涛. 趺阳脉诊运用于显微骨科的体会[J]. 新中医,2006,38(5):78.
[6] 周愉,沈雪勇,丁兴宏,等. 趺阳脉冲阳穴红外线辐射光谱病理信息探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6):369-371.
[7] 黄少雅. 康复新液治疗产后会阴伤口愈合30例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2(2):154-155.
[8] 范永升. 金匮要略讲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2.
[9] 罗伟生,康毅,杨成宁. 仲景脉诊方法辨识概要[J]. 光明中医,2015,30(11):2282-2283.
[10] 贾君,郭君双. 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
[11] 伍炳彩. 《金匾要略》脉法辨难[J].江西中医药学报,1991,22(6):6.
[12] 李树沛,姜建国. 《伤寒论》脉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18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秦高凤 赵琰 屈会化.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辨析[J].环球中医药,2016,9(11):1422.[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11.045]
[2]陈曦 朱章志.从口渴辨治看《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J].环球中医药,2017,10(02):201.[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2.019]
[3]赵春辉,陈明.试谈张仲景对面赤的辨治[J].环球中医药,2017,10(10):1115.[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10.015]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 王超(1989- ),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化系疾病的经方治疗。 E-mail:wangchao19891216@163.com
通信作者: 傅延龄(1959-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方药量效研究。E-mail:fuyanling@bucm.edu.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