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雷新霞 王志国 赵汉青.中医症状、体征术语规范化研究路径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7,10(03):340-343.[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3.026]
点击复制

中医症状、体征术语规范化研究路径探析()
     
分享到:

《环球中医药》[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10卷
期数:
2017年03期
页码:
340-343
栏目:
学术论坛
出版日期:
2017-03-06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雷新霞 王志国 赵汉青
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雷新霞(硕士研究生)、王志国、赵汉青]
Author(s):
-
关键词:
症状 体征 术语 规范化
Keywords:
-
分类号:
R22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3.026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中医症状、体征是中医诊疗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其术语规范化是信息化时代实现诊疗信息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中医症状、体征术语规范化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文献以及查阅相关专著,分别从中医症状学、语言学、文献学、逻辑学、信息学角度介绍中医症状、体征术语规范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中医症状、体征术语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规范化路径进行探析。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国家技术监督局.ZY/T001.1-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2] 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 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4] 中医药学名词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463.
[5]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33.
[6] 姚乃礼.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26.
[7] 朱文锋.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12.
[8] 周慎,何清湖.常见症状中西医结合鉴别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8.
[9] 李勇华,邹亮.朱文锋教授之症病证和辨证规范化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7):1206-1208.
[10] 闫丽芳.试论中医症状的规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7):427-428.
[11] 王明三.应重视症状规范化的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5):296.
[12] 杨梅,鲁法庭,连博,等.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现状及思路[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1):26-29.
[13] 马力,黎敬波.症名标准化的意义与方法[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264-1265.
[14] 刘旺华,朱文锋.中医症状规范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07,48(6):555-556.
[15] 张志强,王永炎,盖国忠.论中医症状名称规范五原则[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9):595-596.
[16] 董燕,崔蒙.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症状体征”分类探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10):77-80.
[17] 骆真.中医症状的分类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18] 张启明,王义国,张磊,等.内涵最小的独立症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5-10.
[19] 张启明,刘保延,王永炎.中医症状学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
[20] 武嘉兴.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的中医症状单元的提取[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21] 马洪刚.中医症状单元的定义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22] 于东林,张启明,张磊,等.中医症状单元的10种属性[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5):816-820.
[23] 徐志锐.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的中医症状临床特征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4] 于东林.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的中医症状命名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25] 李文文.中医症状性质特征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26] 谢江平.中医症状的加重缓解因素及其辨证意义[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27] 于东林.中医症状功能特征和部位特征的辨证意义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
[28] 张启明,王义国,刘保延,等.中医症状中的感觉症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4):512-515.
[29] 汪蕾.腹部常见症状的规范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30] 朱化珍.基于历代名医医案数据库的腹痛类症状规范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31] 杨霄雯.基于古代名医医案数据库的月经类症状规范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32] 张启明,王义国,王永炎.小便类症状单元的确认方法[J].中医杂志,2008,49(12):1109-1111.
[33] 王志国,王永炎.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状体征部分》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729,739.
[34] 王志国,王永炎.症状体征术语规范化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4):226-229.
[35] 王志国,王永炎. 病状术语规范化解决方案探讨[J]. 中医杂志,2013,54(7):541-543.
[36] 王志国,王永炎.症状要素与症状规范化[J].世界中医药,2012,7(4):277-278.
[37] 王志国,赵汉青,卢鹏飞. 体征要素与体征术语规范化[J]. 世界中医药,2014,9(8):1096-1098.
[38] 王志国.病状术语规范化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49-1200.
[39] 黎敬波,马力.中医临床常见症状术语规范(修订)[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40] 崔锡章.论中医症状的语言规律及对规范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1):646-649.
[41] 张志强,王永炎,盖国忠.中医症状术语的表述类型及特征管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8):520-522.
[42] 张菁,陈涤平,李文林.中医症状的语言描述特征及规范思考[J]. 中医药学报,2011,39(2):1-2.
[43] 张启明,张振中,李檬,等.作为科技术语的中医症状的命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2):797-799.
[44] 张会永,张杰,马晓燕,等.中医内科学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6):1032-1033.
[45] 杜莹,齐文诚,张哲,等.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症状术语规范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4):589-592.
[46] 侯思怡,齐文诚,张哲,等.缺血性中风病中医症状术语规范的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9):134-137.
[47] 薛晓琳.“疲劳”症状的规范化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48] 池孟修.四肢不适的常见症状术语的规范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49] 刘晓明.头身胸腹不适的常见症状术语的规范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50] 徐丽.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整理和临床问卷调查的月经量、色症状规范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51] 邹爱云,张启明.中医症状间的9种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4):224-226.
[52] 崔利宏,崔丽霞,王国斌,等.关于病、证、症规范化研究的思考[J].中医学报,2013,28(10):1550-1551.
[53] 兰承祥.略论中医客观性症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4):7-9.
[54] 龚后武.中医临床症状术语信息表达规则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
[55] 孙静,邓文萍,常凯,等.中医临床症状结构化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9):2015-2018.
[56] 郭玉峰,谢琪,周霞继,等.构建中医临床术语标准真实世界规范化应用技术体系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5,56(7):557-56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 雷新霞(1991- ),女,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诊疗客观化、规范化、信息化。E-mail:lxxzyxz@163.com
通信作者: 王志国(1965-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诊疗客观化、规范化、信息化。E-mail:biaozhun432@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