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胡博 张丰川 李楠 蔡玲玲 贾苑凝 吴迪 方多多 姜玉 李元文.女性黄褐斑患者肝气虚证辨治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7,10(03):348-350.[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3.029]
点击复制

女性黄褐斑患者肝气虚证辨治探讨()
     
分享到:

《环球中医药》[ISSN:1006-6977/CN:61-1281/TN]

卷:
第10卷
期数:
2017年03期
页码:
348-350
栏目:
学术论坛
出版日期:
2017-03-06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胡博 张丰川 李楠 蔡玲玲 贾苑凝 吴迪 方多多 姜玉 李元文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胡博(博士研究生)、贾苑凝(博士研究生)、吴迪(硕士研究生)、方多多(硕士研究生)、姜玉(硕士研究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张丰川、李楠、蔡玲玲、李元文)
Author(s):
-
关键词:
黄褐斑 肝气虚证 辨证论治
Keywords:
-
分类号:
R758.4+2
DOI: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3.02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黄褐斑是女性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逐渐形成了从肝、脾、肾论治的理论体系。纵观近10年本病从肝论治的相关文献、医籍,发现医者多以肝郁气滞,肝之阴血不足立论,鲜有从肝气虚证论治本病者。肝气虚证首见于《黄帝内经》,但在脾为气虚主体的主流思想影响下,后世医家片面强调肝易郁、易亢的特点; 亦或以脾虚证替代,进而忽视了肝气虚证的存在。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许多女性黄褐斑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中医肝气虚证的症状特点,运用升补肝气法治疗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希望以此文与同道探讨从肝气虚角度论治黄褐斑的可行性,提高大家对本证的重视,拓宽对黄褐斑病机的中医认识。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银娟.黄褐斑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4.
[2] Yamaguchi Y,Hearing VJ.Melanocytes and Their Diseases[J].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2014, 4(5):a017046.
[3] 田凤艳. 中医药内外合治黄褐斑的疗效观察及抗氧化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4] 胡刘玉,叶明花.近十年黄褐斑中医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法总结[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66-67.
[5] 黄思斯.黄褐斑中医古文献理法方药的数据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6] 冯蕙裳,蔡玲玲,杨柳,等.浅析黄褐斑的辨证分型治疗[J].环球中医药,2015,(7):830-832.
[7] 赖文强,黄火剑. 浅谈肝气虚证治[J]. 中医研究,2009,22(2):8-9.
[8] 张慧琴. 肝气虚理论的研究概况[J]. 中医杂志,2010,(S1):262-263.
[9] 陈家旭. 忽视肝气虚证若干原因的探讨[J]. 中医研究,1994,(3):6-8.
[10] 张文婷. “肝气虚”探析[J]. 西部中医药,2011,(7):48-49.
[11] 刘冬梅,高进,朱林学,等. 400例黄褐斑患者发病因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4):303-30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冯蕙裳 蔡玲玲 杨柳 姜玉 宋利梅 张丰川.浅析黄褐斑的辨证分型治疗[J].环球中医药,2015,8(07):830.[doi: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7.020]
[2]邢峰丽 冯建平 杨静霄 赵蓉 刘伟花 霍萌 白雪艳 赵振兴.从脏腑辨证治疗黄褐斑的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5,8(08):1022.[doi: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8.039]
 XING Feng-li,FENG Jian-ping,YANG Jing-xiao,et al.Review on research of melasma treatment from visceral syndrome aspect[J].,2015,8(03):1022.[doi: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8.039]
[3]刘绍永 傅延龄.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皮肤病应用举隅[J].环球中医药,2016,9(07):812.[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7.011]
[4]李玉昌 刘士梅 扈有芹.平脉辨证治疗黄褐斑举隅[J].环球中医药,2016,9(07):817.[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7.013]
[5]杨素清,周兢兢,王姗姗.王玉玺教授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7,10(11):1291.[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11.028]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在读研究生项目(2015-JYB-XS167); 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专项(2013-QNJSZX015)
作者简介: 胡博(1984- ),2015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向。E-mail:shevchenbo@163.com
通信作者: 李元文(1962- ),本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中医皮肤病。E-mail:yuan-we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3-06